“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也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第75周年。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今年粮食日的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粮食日视频致辞中表示,这一国际日呼吁我们“实现全球零饥饿,并号召我们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吃上营养食物的世界。”根据今年4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报告》显示,到今年年底,约有1.3亿人濒临饿死,6.9亿人缺乏足够的食物,30多亿人负担不起健康的饮食。古特雷斯指出“不健康的饮食带来巨大的疾病和死亡风险。而今天,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10亿吨粮食被浪费,每五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更好地管理已有食物来解决饥饿问题。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日趋复杂,多个国家对粮食供应预期趋紧,甚至对农产品出口做出限制,同时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一定的世界性粮荒。在这样的背景下,第40个世界粮食日更有意义,唤起了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的决心。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粮食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经济稳。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引发强烈共鸣。
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据统计,中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餐桌的消费环节更甚,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指出,据估算,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既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因此,要想端稳饭碗,要从“光盘”做起;要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开源节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抑制不合理消费需求,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根据“世界粮食日”相关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