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8日,外经中心李岩副主任带队赴四川调研青白江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和四川农业走出去相关情况,并出席第十六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图为与青白江区有关对外合作企业座谈,交流农业对外投资贸易好的经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诉求。
9月16日,调研组调研成都国际铁路港通道、口岸功能、国际贸易和产业布局等建设情况。成都国际铁路港是成都国际班列、中欧班列始发地,是中国西向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国际口岸,目前已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波兰罗兹等65个境外城市和上海等20个境内城市,首创了铁路货站、物流基地、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临港工业区、商贸集聚区“六位一体、无缝衔接”的模式。
调研组实地考察中智(四川)农业科技示范园、丰科国际(蓉欧)珍稀食药用菌项目等外向型农业。青白江大力发展“农业+”,探索推进集特色产业、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加工、休闲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成功引进我的田园、丰科国际、盒马鲜生、中外运普菲斯、益海嘉里等企业,大力夯实开放农业产业底色。图为与丰科国际(蓉欧)珍稀食药用菌项目负责同志交流项目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国际营销和物流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调研组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和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交流四川省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工作及青白江区创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情况。图为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邱方林局长介绍青白江创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有关设想。李岩副主任提出,青白江创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应依托内陆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政策叠加优势,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试验区功能定位,助推产业提档升级与乡村振兴。
9月17日,李岩副主任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邀请出席第十六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开幕式,并在首届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合作(成都)大会上做“中欧地标互认 助推中欧农业合作”主题演讲,中国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柯良栋,商务部欧洲司司长翟谦,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刘玉泉和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等线上线下2000余名中欧政商产学研界嘉宾齐聚一堂,聚焦地理标志、国际标准,共同展望中欧投资贸易科技合作前景,共享合作成果。
李岩副主任在主旨演讲中提出,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这是我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定,彰显了中国包容性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重要实践,将为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他认为中国与欧盟农业各具有鲜明特点和优势,双方合作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大,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对提振双方农产品贸易信心,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以及民众的生活质量都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李岩副主任指出,我中心作为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有责任也有能力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地标保护管理机制、认证标准、业务流程、市场准入、产品追溯等体系建设,助推中欧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
大会期间,李岩副主任考察了恩施富硒茶、郫县豆瓣、蒲江雀舌、河西走廊葡萄酒、沧州骅农冬枣、鸡泽辣椒、赣南脐橙、安吉白茶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厅。据悉,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其中我国协定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70%涉及到茶叶等农产品和食品。图为与宣恩县伍台昌臣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时兵交流该司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国际贸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