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贸易遭遇剧烈冲击的严峻挑战下,中国-东盟进出口逆势增长。今年1-8月,双边货物贸易总值达到4165.5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9%,超过中国-欧盟双边贸易额近160亿美元,形成了我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
近些年来,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双方1991年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建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3年以来一直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密切合作。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2019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
我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双方都致力于经济增长,经贸合作空间广、潜力大,特别是农业产业,体现出了较强的互补性。从农产品贸易来看,1-7月,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5.6%,出口额同比增长了8.3%,增速超过20%的出口农产品包括粮食(谷物)、植物油、饼粕、调味香料、水果、花卉及药材,增速超过20%的进口农产品包括糖料、畜产品、水产品、精油、油籽及饮品,双方在农产品结构上高度互补。
从农业投资合作来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在东盟设立农业企业近400家,占到我国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40%以上,投资存量超过投资总存量的1/4。投资领域涵盖粮食产业、经济作物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及农资产业,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是我国在东盟的主要投资国。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更多走出去企业将目光聚焦到了东盟等周边地区,东盟作为我国主要投资伙伴的地位将成为一个长期状态。
下一步,中国应充分发挥在市场、产业体系以及率先复工复产方面的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产业链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打通我国南向大通道,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经贸合作的融合,创新农产品检验检疫、海关通行、金融支持、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思路,加强农业政策对话,联合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共同应对疫情冲击。
(研究所供稿,根据“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产业合作”视频会议相关资料整理,数据来自海关数据库、农业农村部农业对外投资信息采集系统)